信息摘要:
過去兩年時間,全球芯片短缺使得機器人、半導體產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近半年來,“缺芯”剛有所緩解,美國這一舉措將讓我國半導體及機器人產業如何突…
過去兩年時間,全球芯片短缺使得機器人、半導體產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近半年來,“缺芯”剛有所緩解,美國這一舉措將讓我國半導體及機器人產業如何突圍?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下稱《芯片法案》),為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提供高達527億美元的直接財政補貼。
實際上,《芯片法案》的核心目的就是用大量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的方式,提高美國國內的芯片制造產能以及技術研發能力,吸引半導體工廠留在美國。然而,這份旨在促進美國本土芯片制造,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科技發展下黑手的法案,一經簽署,美芯片股就遭遇了集體暴跌。
剝開《芯片法案》的外衣,不難看出它本質是一個對華競爭法。至少,從目前拜登政府的邏輯來看,中美競爭的核心是高科技競爭,而高科技的核心,就是半導體。
機器人與半導體相互促進,推動“智”造發展
在智能制造行業中設備領域大致可分為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通用設備領域,得益于智能制造的需求帶動,近幾年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2021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創歷史新高,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了36.6萬臺。
專用設備領域中,半導體芯片產業作為“國之重器”,其戰略地位十分突出,但我國半導體產業較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受疫情影響,給予市場一個暫時的緩沖期,我國充分利用這個時點,加速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技術的距離。
在機器人與半導體行業雙賽道都持續走高的背景下,機器人設備也逐漸向半導體行業拓展應用空間。
從不同行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來看,汽車以及半導體設備兩個領域機器人需求在近兩年有著顯著增長。焊接和噴涂機器人用在汽車行業需求不斷提升,清潔和搬運型機器人則在電子設備行業備受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行業包括了眾多領域,在這些領域當中又有著很多復雜的工序,比如前期的晶體制造、中期的封裝集成,還有后期的組裝包裝、運輸等等。機器人本身需要具有易使用、性能靈活輕便,不僅要滿足無塵空間的等級要求,還要小心易碎的產品,對極為細微的器件需要高度精準地定位、放置和組裝。機器人進軍半導體行業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趨勢。
與此同時,半導體行業也同樣促進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相較于個人電腦或手機,構成機器人的半導體更接近工業設備和汽車。需要使用馬達來驅動其內部機構的機器人要配備很多模擬元件、功率元件及傳感器等。最近正在逐步擴大的模擬半導體及功率半導體有望隨著機器人的增加而快速擴大。
結語
在工業機器人與半導體設備正相互促進我國智能制造領域發展下,美國《芯片法案》卻企圖將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鎖死”,而這一舉措一方面只是加速了我國國產化替代進程;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政治并不能一手遮天,“利潤”才是根本,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仍占有很大份額,中國強大的芯片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設施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是吸引力所在。美國的一部法律難以禁止,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的芯片合作。